2022-06-08
“衣冠南渡三千里;香火东传八百年”,这是笔者作为裔孙,概括温州南氏历史的联语。自南宋初年迁徙以来,南氏家族就注重宗谱纂修,记录下家族历史,迄今至少重修十六次,现知最早一次修谱在元朝晚期,现存最早宗谱为清光绪十二年(1886)山东益友堂刊本《墩头南氏宗谱》。南家宅院本系列文以历代南氏宗谱、田野调查、温州府志、乐清县志以及其它文献古籍为依据,按时间顺序,概要叙述南氏家族的迁徙、繁衍、科举、名人、遗迹、文化等方面史实。除本文外,单独成篇分别为《南仰周:热心公益,道尹赠匾》《南镜秋:女子戏班开创者》《南宗景:矢志中医科学化》《南延宗:发现铀矿的地质学家》等,将依次续上。南巘(yǎn):北宋进士始迁祖据清光绪版南氏宗谱记载,温州南氏家族始迁祖为南巘,其上辈失载,据说为西周宣王时大将南仲后裔,另据宗谱载南氏二十二世孙女婿、清乐清贡生郑锡庆《弍难千古碑》“南八霁云公与雷万春将军同死社稷,迄今分享武林庙,......
今天去临渭区官道镇南家村,去拍南大吉家族墓。南大吉,估计知道的人不多,我家就在官道镇,昨天之前,我还不知道南大吉,也不知道渭南南氏。昨天查找资料,才知道南大吉和渭南南氏。渭南南氏,明代时期,陕西关中书香世家,名门望族,家族六代人,出了十个进士。在过去,一个家族出一个进士,就能改变家族命运,出十个进士,绝对是顶尖级别的名门望族。南大吉,爷爷辈出第一个进士,家族开始兴盛。南大吉这一代,南大吉兄弟二人考中进士。南大吉在浙江绍兴任知府,拜王阳明为师,后回渭南办学,称瑞泉先生。南大吉孙子辈,重孙子辈,出了六个进士,三个尚书。古代朝廷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为各部最大官职。南大吉重孙子辈,李自成攻破渭南,南氏三兄弟被杀,南氏家族走向没落。渭南南氏家族,南大吉不是做官最大的,但名气是最大的。南大吉任绍兴知府期间,拜王阳明为师,是心学大儒王阳明先生得意弟子之一。南大吉罢官回渭南后,创建湭西书院,......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了南姓历代名人29名,占总名人数的0.06%,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二百一十三位;南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03%,排在并列第二百八十位;南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02%,排在并列第三百零六位。南霁云(?-757),唐将领。顿邱(亦称顿丘、敦丘,在今河南清丰南寨)人。善骑射,少为舟子,后为张巡将。安禄山反,从巡守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既而城中食尽,霁云奉命突围出,乞师于贺兰进明;进明无出师意,又欲留他,设宴飨之;霁云拔刀断指,不食而去。复冒围入,后城陷被执,贼欲迫降。巡呼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霁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知我者,敢不死?”遂与巡同被害。南巨川,唐文学家。鲁郡(今山东兖州)人。盛王府录事参军南琰之子。开元二十七年(739)登进士第。至德二载(757)任给事中,奉使吐蕃。后坐事贬崖州,经岳州,贾至有诗赠之。著......
三月初十白石集市与黄华南宅南氏宗族的关系|孟母三迁,择善而邻;汝南、洛阳、磐石、黄华,南氏三迁,从南宅开始,从南宋开始,走过八个朝代,绵延起八百多年的血脉,一路铿锵把历史踩出深深浅浅的脚印。...
①西汉高帝四年(前203)置,治所在上蔡县(今河南上蔡县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南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东汉徙治平舆县(今河南平舆县北)。三国魏徙治新息县(即今河南息县)。东晋移治悬瓠城(即今河南汝南县)。南朝宋泰始中为司州治。北魏皇兴中为豫州治。隋开皇初废。大业三年(607)改蔡州复置。唐武德初改为豫州。天宝元年(742)又改为汝南郡。乾元元年(758)改为豫州。②东晋咸和中侨置,属郢州。治所在涂口(今湖北武昌县西金口镇)。太元时改置汝南县。③北魏太和十九年(495)置,为东豫州治。治所在南新息县(今河南息县)。隋开皇初废。④北魏永安元年(528)置,属广州。治所在符垒城(今河南宝丰县西北三十四里大营镇)。北齐天保七年(556)废。⑤又作南汝南郡。南朝宋侨置,属司州。治所在湖北安陆市东北吉阳城。西魏改为董城郡。...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实行九品中正制,靠社会上有名望的达人推荐,王谢家族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一度成为那些年代的政治常青树。只要你是王谢家族的后人,只要你稍微有点出息,那你就不愁没有官做。 太原王氏是西晋以来的显贵。东晋末年,王慧龙从江南出走,来到北方。崔浩的弟弟羡慕王家的门第,把女儿嫁给他。有人说,王慧龙并不是真正的王家人。崔浩见王慧龙鼻子生得...
昨天上午,在珠江路吉兆营清真寺的翻建工地上,工人们发现运来回填地基坑的泥土里有一块刻有字迹的大青石,工地负责人检查发现,这竟是清朝嘉庆二十三年的石碑,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由于是文物,工地负责人马上联系了文物部门。 实习生张宇 记者张清源卢通 发现: 断裂大青石上刻有字迹 昨天上午,南京下起了濛濛春雨,但并没有阻挡珠江路...
唐朝左金吾卫将军南霁云简介,南霁云是个怎么样的人?南霁云(712年―757年),魏州顿丘(今河南清丰),唐朝玄宗、肃宗时期名将。出身农民家庭,因排行第八,人称“南八”,为人勇武过人。在“安史之乱”中,协助张巡镇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屡建奇功。后睢阳陷落,南霁云宁死不降,慨然就义。 人物生平 南霁云青少年时代勤劳能干,喜爱学习,平时收工后总要习文练武。传说他...
2011年3至8月,由于国家重点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研究生院科技考古系合作,对河南[注:河南,简称“豫”,省会是郑州。位于我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处在东经110°21′~116°39′,北纬31°23′~36°22′之间,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淅川坑南遗址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经过半年多的发掘,揭露面积2700平方米,发现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注:新石器时代(NeolithicPeriod)指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年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早中期各类石制品8000余件,同时出土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陶器残片、石磨盘、研磨球、燧石制品等重要遗存。该遗址地理[注:地理(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
? 进占建康 元右丞相伯、颜所率水、陆大军在丁家洲击败宋贾似道、孙虎臣所领的13万军队后,沿长江大举东下,势如破竹。然而,由于长期征战,元军兵力、物资消耗甚大,沿途重镇留下驻守军队,亦减少宁进攻部‘队的兵力,加之,临近宋都,宋军必以》0倍的努力、进行:防御,激烈战斗在所难免,故元军不能冒然进军,有必要调整军事部署,先建立巩固的南进基地。 1275...
? 二王奔硐州 二王移驻官富、古瑾期间,宋将张镇孙进复广州,文天祥、赵时赏由梅州分复吉、赣诸县,张世杰进讨蒲寿庚于泉州,遣将高日新复邵武,淮兵在福州者,亦欲谋杀王积翁以应张世杰,局势渐有好转。1277年秋,元福建宣慰使唆都向朝廷禀报说,据“密探得残宋建都广州,改咸熙(景炎)元年”。鉴于宋人以官富为基地,陆续收复闽粤沿海诸城,元世祖忽必烈遂决定出兵扫...
根据对我国相关历史文化的了解,“坐北朝南为尊”源自于古人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和五行八卦之说,最早见于《周易》。 我们知道:在我国,建房子是很讲究房屋的朝向的,房屋大都背北正门向南,称为正房,而向东西的称为厢房,正房都是由家里的长辈住,这也体现里中国传统的“孝”。 从地理知识的角度分析:地球自转导致日出日落,而我国处在地球的北半球,所以面朝正南的房子总...
一、渊源1、姓源吕姓之源者三。其一,据《族谱》记载,吕姓出自炎帝神农。炎帝神农育于姜水(姜水是渭水的支流,在今陕西岐山县),以地为姓,故姓姜氏。起于烈山,又称烈山氏。烈山在今湖北隋州,隋州神农架相传是神农尝百草之原始林区,神农氏子孙数十代皆称首领为炎帝,何代神农氏活动于隋州,史无明载。烈山即连山,以九峰相连,山连山,故古称连山、烈山、列山、厉山等,取其音。炎帝之后共工氏,帝尧时其从孙伯夷掌礼、编掌四岳,号太岳。伯夷曾佐禹治水,因功封赐于吕,遂以国为姓。吕者,膂(脊骨)也,谓能为股肱心膂也。吕国封在蔡州(今河南南阳市西部),这个古老诸候国历夏、商、周三朝,世有国土,至春秋初为楚所灭。商末,有吕尚字牙,其先姓姜,伯夷之裔,河南汲县人。韬略雄才,避世而垂钓渭水之滨(遗址在今陕西宝鸡县东南秦岭山脚下),周文王往聘,曰,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子平又称太公望。吕尚佐周灭纣,封於齐,都营丘(今山东淄博市临淄......
据南氏家谱记载,会宁南姓来自通渭,而通渭南姓来自陕西渭南。明代万历年间,朝廷委派陕西渭南人南思忠任巩昌卫指挥,他和他的家人从渭南启程,一路西行,来到巩昌,先安家于秦安,后迁居通渭。这方面的情况《通渭县志》也略有记载。如果从那时算起,南姓在通渭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据《明史》记载,明朝初期,朱元璋沿边境设立了许多卫所,寓兵于农。卫所将士可以带家属前往戍地,三分戍守,七分屯种。跟随南思忠而来的这部分南姓人口扎根于通渭后,经过繁衍,不断壮大,形成了目前的规模。光绪十九年编修的《通渭县新志》中记载,通渭境内战乱从同治元年即已开始。兵患不断,饥疫连连,这就难以避免的造成了人口的减少。《通渭县新志》卷4《灾祥》中记载“同治六年(1867年)秋大疫作,除夕禳之。七年春大饥,人相食,斗粟至十千有奇”。1990年版《通渭县志》中载,民国17年(1928年)通渭大旱,次年饥饿死亡5万人。这个数字明显超过了民......
1.满族南姓源自那拉氏2.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南氏;今藏、满、回、蒙古、朝鲜、僳僳等民族均有改汉姓南氏者。...
昨日,记者从汕头边防支队获悉,今年“南澳Ⅰ号”第三轮水下考古发掘将于5月上旬启动,届时将力争完成沉船所有船载文物的发掘工作。5年来,独力承担“南澳Ⅰ号”守护工作的汕头边防支队云澳边防派出所为此专门制定了详细的安保方案,安保级别将根据打捞工作的进度而持续加码。 2007年5月25日,...
南越国又称为南越或南粤,在越南又称为赵朝或前赵朝。 南越国是前203年至前111年存在于岭南地区的汉朝境内的割据政权,国都位于番禺(今中国广州市内),疆域包括今天中国的广东、广西两省区的大部分地区,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的一小部分地...
东汉初年,匈奴比较强盛,刘秀无力与匈奴战,建武二十四年(48),匈奴内部为争王位发生动乱,匈奴贵族相互殘杀,呼韩邪单于率领部众归附东汉王朝,从此匈奴分为南匈奴和北匈奴。东汉政府设立匈奴中郎将进行监护,并每年给归附的南匈奴一定的粮食、丝帛等物资,南单于则协助东汉政府共同抵御北匈奴的侵扰,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
null...
1,古城南家村共有古城两座。大城在老村涝池以北,东西长140米,南北宽100米,占地14000平方米。南大门外原来竖有‘秦村堡’石碑。小城位于大城西北方向约200米处,修筑时间迟于大城。南北长70米,东西宽50米,占地3500平方米。它是村中豪富为了自保而私筑。2,古道秦村堡古道当地人历来称其为官路,位于城堡正南,三丈六尺宽,是通向渭南县城的一条主干大道。由村里出资修建而成,并每年拨银养护。3,学校城堡中有一所后建小学,叫望湭小学。她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所起校名,都与渭南湭西书院而相望。渭南瑞泉中学的前身是湭西书院,南氏家族的另枝迁徙在渭南湭水的风门之南,以后另文再论。4,墓葬南大吉(族)墓,在今天村南约800米一处较高田地里。根据文献,资料记载,与其父葬“丰草原麓”,“大道”(官路)之侧都相吻合。南大吉墓在“官路”,今天的田间道路西侧约八十米,原先坚有过丈,面东的石牌坊。墓前石碑已失,残......
据1928年版《南氏宗谱》总谱世系表,南怀瑾直系上辈世系第一世至第六世因另文已述,列表如下:世系姓名事迹第一世南巘宗谱有小传,事迹详见《温州南氏家族史概述》第二世南星瑞字焕奎,行仁二第三世南国纪字惟正,行圣一第四世南复至字孟阳,行伯二第五世南敬道字公信,行端九,号山云第六世南遇福宗谱有小传,事迹详见《温州南氏家族史概述》第七世南广屯(1323—1358),谱名恭屯,字子政,欲坐船往广东潮州,才开船就遭遇顶头风,不慎坠海而亡,年仅36岁,宗谱有小传。第八世南原楚(1356—1423),谱名谦楚,字彦武,号素庵,三岁失父弟,平生历尽艰险,喜文学,明永乐十八年(1420)聘请永嘉县乡绅梅贞仲重修南氏宗谱,宗谱有小传。第九世南思载(1378—1464),谱名宽载,字继浩,号居仁,四云房祖,明代人,进士南昱之父,少有豪气,膂力过人,家有“火佃”郑谨,乡里有课税多种,郑谨不服从,被官吏抓去,捆系在檐柱......
吴胜利:临渭区南氏故里考略首部《渭南志》编撰人,湭西书院创办者,关中王阳明心学传播者,有“良史之才”之称的明代大儒南大吉的故里,在临渭区官道镇南家村。南大吉(1487~1541)字元善,号瑞泉,明代渭南县田市里(今官道南家)人。进士出身,先后任户部主事,绍兴知府等官职。罢官回乡后,在今临渭区六姑泉附近建湭西书院,除讲四书五经,理学的著述,语录之外主要传授王阳明的心学。其弟子中中进士的多达七人。嘉靖二十年承父遗稿续撰《渭南志》。该志上溯秦汉,下至嘉靖十八年,共十八卷。含图、表、考、传,约十万余字,被誉为“有良史之才”。南家世为书香望族,自天顺庚辰南钊开始,至天启壬戌南居仁,共计十位进士,跨一百六十二年,绵延七世。其中为韩林庶吉士者三人,进尚书阶者三人。家族中:南钊、南金、南大吉、南逢吉、南轩、南学仲、南宪仲、南师仲、南企仲、南居益、南居业、南居仁、南廷铉,十三位文人学士学著政绩精然,多有作品......
新华网福州10月13日电根据史实文献深入阐述福建漳州与台湾历史文化渊源的《漳州与台湾关系丛书》,以及有效整合各种族谱资源、可方便台胞“寻根”的《漳州与台湾族谱对接指南》13日在福建漳州举行首发式。 据介绍,《漳州与台湾关系丛书》共8册,包括《漳台关系史》《漳州人与台湾开发》《漳台经贸关系》《台湾政要的漳州祖根》《漳州涉台文物》《漳台闽南方言童...
比起迁徙而来的梅州客家的围龙土楼、融合南洋风格的开平侨乡的坚堡碉楼,同处岭南文化区的南社、大旗头、逢简等古村落里的民居便是传统岭南建筑的代表了。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古村落民居,独具广府乡土韵味。村内民居多传承自明清时期,或石砖垒就窄门高屋,或镬耳封火高墙耸立,村头一径水塘清幽,古榕挂月,村落巷道如梳齿般纵向排列,俗称为“梳式布局”。多年不变的民居建筑,原原本...
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美洲一直是印第安人的家园。但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墨西哥和南美一些地方发现的古代艺术品中,竟出现了陶制或石制的其它种族人物的头像。在墨西哥的特南哥地方,曾发现过一个奥尔梅克文化时代雕刻的翡翠人头像。 虽然该头像的鼻部已经存损,但人们从其扁平的脸形、并不凹陷的眼窝、眉毛前额和颧骨的特征,仍然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个中国人的头像。...
在地震史上,地球的南、北极地区还从未发生过任何级别的地震,这一奇异的地质现象一直是地质学界的一个未解之谜。 美国的科学家经过30多年的观测研究认为,巨大的冰层是造成南极大陆和北极格陵兰岛内陆地区没有发生过任何地震的主要原因。据多年观测统计,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的冰雪覆盖面分别达到90%和80%,且冰层厚度大。由于冰层的压力,其底部几乎处于“熔融”...
Copyright 2023 zupu.cn 浙ICP备18024415号-5